课程
  • 课程
  • 资讯
  • 我的账户
  • 我的卡券
  • 我的订单
  • 我的协议
  • 申请重学
  • 个人中心
  • 退出登录

绑定手机号

获取短信码
获取短信码
恭喜您获得新人专享红包,可在“我的卡券“中查看使用!
关 闭

牙菌斑基本结构/形成过程

时间:2023-11-07 14:20:31

微信图片_20231107143215


牙菌斑是存在于牙齿或其他硬的口腔结构或牙齿修复体表面软而未矿化的不能被中度水喷冲去的细菌团块

牙菌斑的基本结构

1. 基底层

牙菌斑紧靠牙面的获得性膜,无细菌的均质性结构,染色是红色,厚度一般在1~10um。

2. 细菌层

位于中间地带,含牙丝状菌、球菌、杆菌,丝状菌彼此平行且与牙面垂直呈栅栏状,中间堆集有大量的球菌和短杆菌,是牙菌斑主体。

3. 表层

又称外层,主要含松散在菌斑表面的 G+或G-球菌和短杆菌,脱落的上皮和食物残屑以及衰亡的细胞。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

牙菌斑形成是凭借牙表面和唾液以及口腔细菌间相互复杂的作用,并且是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将牙菌斑的形成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牙面上获得性膜的覆盖、细菌附着、菌斑成熟。

(一)牙面上获得膜的覆盖

获得性膜是由唾液、龈沟液和细菌产物所组成的被覆在牙表面的一层薄膜。它是菌斑形成的基础。在促进细菌对牙表面的黏附中起受体作用,并对细菌的附着有选择性吸附作用。

在细菌黏附和聚集中起作用的分子为蛋白质、多糖、脂磷壁酸等物质。

(二)细菌附着

1.初期附着

由于细菌表面电子和获得膜结合电子间静电引力而结合。属于远距离的可逆的物理性弱结合。

2.黏附

细菌表面黏附素与获得膜表面受体的结合。是一种短距离、特异性的、不可逆的化学结合。

3.共聚

口腔内细菌之间的相互黏附。

4.菌斑形成

随细菌不断黏附和共聚,菌斑逐渐形成并成熟。

(二)菌斑成熟

当纤毛菌定植于菌斑后替代了原先栖息在菌斑深层的链球菌,并与牙面垂直排列呈栅栏状结构,遂使菌斑内氧含量减少,氧化还原电势降低,而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致密的菌层日渐增厚。




课程推荐
× 优惠券被抢光了
回到
顶部
微信
公众号
QQ
微博
资料
下载
免费
试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