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木类中药
【科目】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章】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细目】第一节常用植物类中药鉴别
【考点】茎木类中药
【年份】2012,2013,2014,2018
【内容】
一、常用中药
1.槲寄生
来源  | 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干燥带叶茎枝  | |
性状鉴别  | 形状  | 茎枝呈圆柱形  | 
表面  | 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节膨大,节上有分枝或枝痕  | |
质地  | 体轻,质脆,易折断  | |
断面  | 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木部色较浅,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边  | |
气味  | 气微,味微苦,嚼之有黏性  | |
2.大血藤
来源  | 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 |
性状鉴别  | 形状  | 呈圆柱形,略弯曲  | 
表面  | 表面灰棕色,粗糙  | |
质地  | 质硬  | |
断面  | 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 |
气味  | 气微,味微涩  | |
3.鸡血藤
来源  | 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 |
产地  |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 |
性状鉴别  | 形状  | 呈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  | 
表面  | 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块,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  | |
质地  | 质坚硬  | |
断面  | 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  | |
气味  | 气微,味涩  | |
4.沉香
来源  | 瑞香科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  | |
性状鉴别  | 形状  | 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削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  | 
表面  | 表面多呈朽木状  | |
质地  | 质较坚实  | |
断面  | 断面刺状  | |
气味  | 气芳香,味苦  | |
5.通草
来源  | 五加科通脱木的茎髓  | |
性状鉴别  | 形状  | 呈圆柱形  | 
断面  | 中部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圆形的薄膜,纵剖面薄膜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  | |
气味  | 气微,味淡  | |
6.石斛
来源  | 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新鲜或干燥茎  | ||||
性状鉴别  | 鲜石斛  | 金钗石斛  | 鼓槌石斛  | 流苏石斛  | |
形状  | 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  | 呈扁圆柱形  | 呈粗纺锤形  | 呈长圆柱形  | |
表面  | 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  | 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有深纵沟  | 表面光滑,金黄色,有明显凸起的棱  | 表面黄色至暗黄色,有深纵槽  |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110号